找到相关内容926篇,用时2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以简驭繁、纲举目张的位百法

    天人为了修成菩萨,干脆下到人间,在磨炼一番,反而容易成就和解脱。    “心所有法”的第五大类是随烦恼,它不是根本烦恼,是随根本烦恼而起的,所以叫随烦恼。随烦恼共二十种,又分为大、中、小三类,...相互汇融,流归大海。    佛教把一切精神的、物质的、业行的、过去未来的、善  不同的内容,分成五个大类,即位法:一、心法,二、心    所法,三、色法,四、不相应行法,、无为法。其中前四  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4547989.html
  • 佛典中的“观“与“念”(2)

    明了念佛者的最后归宿,跳出了,得到了清净法身;然后再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修行,直可达到等觉菩萨、以至妙觉菩萨的地位,也就是佛的地位了。佛学纲要的作者蒋维乔教授曾说:“大凡有知识的人,对于念佛法门...若有人造下种种不善之罪,如杀父、杀母、杀阿罗汉、出佛身血及破坏和合的僧团等逆重罪;同时也犯下了杀生、偷盗、邪淫、妄语、绮语、口、两舌、贪欲、嗔恚、以及由愚痴而起的邪见等十大罪,和许许多多伤天害理...

    罗锦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14548127.html
  • 坛经定慧品精彩讲解问答

    对待、「生死」对待,所谓「不生不灭」的真如世界,也就能认识诸法实相。  ◆从凡夫「垢秽」的世界到圣贤「清净」的世界。娑婆世界是个「」,充满杀盗淫妄。如果我们能身行「不乱杀」、「不偷盗」、「不...为体』、『无住为本』。所谓无相,就是处一切相而离一切相;所谓无念,就是虽念而不执著于念;所谓无住,就是我人的本来自性。对于世间的善、、好、丑,乃至冤家至亲,有言语的冒犯、讽刺,或欺凌纷争的时候,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0548178.html
  • 证严法师著:静思、智慧、爱(1)

     清净自我   佛陀告诉我们,娑婆世界之所以会称为,是因为众生有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。贪是为自己的利益,嗔就是爱发脾气,疑是迷失了自己,除了自己迷失以外,也使别人迷失,再来是我慢和多疑,...rdquo;没有苦难的众生,你又怎能做菩萨呢?就像慈济建医院是为了救护病人,没有病人就不需要医院,也就不需要医生;医生能够出名,是因为有病患让他医治,这些都是同样的道理。   虽然今天我们都处在...

    证严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4148258.html
  • 从僧睿的法身观探讨其与《大智度论》法身说之关系

    远近,而有冷热之分,如同佛应众生所现,亦是如此。福报大的国土,所现的佛身即是长寿而且身像庄严,如灯明王佛。福报较差的国土,就如生在的释迦牟尼佛。 由此可知,罗什与《智论》同是引自于《首楞...称什门八俊,或什门八哲。  罗什于东晋隆安年(401)。姚兴礼罗什为国师。至晋义熙九年(413)罗什入寂。  《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》自序p3。  《杂阿含经》卷24、637经?大正2. ...

    释如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42848513.html
  • 真言密教修持原理探讨

    不染,于中,仍然能  够远离尘垢,清净无垢;如意者如己之意,随心所欲而不逾矩,一切  圆满成就;宝珠者世间最珍贵之物,象征舍利、佛心;光明者智光遍  照一切。全部涵意就是希望能够如莲花般离一切...修行,无非在净三业,也就是  把身、口、意三业彻底清除干净,真言宗的修持理念,即是基于这  个原理开展出来,如“三密加持”之用意即是如此。密教以三密加持  ,令一切众生疾速成佛〈成佛即是离开一切无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43848546.html
  • 万象大慈法轮林传世宝库史略

    充满着苦难烦恼。任何人只要是娑婆世界的众生,不管他有多么大的福报或者有多大的权势,甚至拥有巨大的财富,都不可能妄想在这个世界永远快乐,永远享福。  在佛经上有所告诫,娑婆世界是“”,苦乐相问,喜...其人性行聪慧,岁能读写经书、九岁通晓医学、对《般若两万颂》和《般若八千颂》两书,过目成诵,十二岁在桑益巴堪布桑周仁青、规范师根加沃日等高僧大师名下受戒皈依后、更潜心佛法、在众多僧侣中辩经,常名列前茅...

    法 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55248734.html
  • 持名念佛与实相念佛之统一 —本愿即心持名念佛的提出

    来说,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尤其身处末法的,欲能世世不失人身,且精进不退于佛道,更不是一般凡夫所能。例如昙鸾大师在《往生论注》中论难、易二种修行时即指出:  难行道者,谓于,于无佛时求...即能离苦得乐的弥陀净土法门。如彼经中韦提希夫人向佛陀祈求云:  世尊,我宿何罪生此子(阿阇世太子)……唯愿世尊为我广说  无忧恼处,我当往生,不乐阎浮提浊也。此处,地狱、饿鬼、畜生盈满,多...

    法藏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0349180.html
  • 密宗法义精要序(1)

    名闻利养。又说:一、不合和伴侣,不思利他。二、性劣,虽遇善知识,刚强难化。三、于道及此本苦,不起恐怖心,不思救济,厌离心弱。四、于诸大德(如:莲师、阿底峡尊者、宗喀巴大师等)言教,无尊重信仰心。...,灾横障重,死缘多而易遭,人寿无常,有如逝水,日出瞬没,去时苦多,吾人何日死,何处死,何法死,能决定乎?经云,“明日死至不可知,速起修持勿故逸。”   印度国王某,其妃死,问佛以故。佛云:“六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5049286.html
  • 略论文殊法门的圆顿与渐次

    ldquo;一切智宝”的优势,原来不在浅水之中,而是来自无边深广的烦恼大海。所谓烦恼大海,也就是“”,烦恼多得不得了呀!发心成佛者,与其日日祈祷生活中少烦恼,不如...相而生厌心,尔时便作是念:见诸行如是。是名见苦,厌诸行。是名断集,分别诸行。见于灭谛,即作是念:我今见灭,是名证灭。我当修道,便至静处,念如是法。作是念已,摄心定住。   是人先得厌心,今得定心,...

    游祥洲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5649299.html